【社科網評】再論“研學旅行”和“勞動教育” 二維碼
3423
發表時間:2020-04-23 09:38作者:吳若山來源:中國社會科學網 日前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發布《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,將勞動教育納入大中小學必修課,并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,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,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。消息一出,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。這是首次把勞動教育納入黨的教育方針,是新時代弘揚勞動精神、倡導勞動教育思想的集中體現。 當前,為什么要在學生群體中強調勞動教育?《意見》指出,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,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、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。近年來,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、不想勞動、不會勞動的現象,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,勞動教育正被淡化、弱化。 2019年,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,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,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、尊重勞動,懂得勞動最光榮、勞動最崇高、勞動最偉大、勞動最美麗的道理,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、誠實勞動、創造性勞動。 2019年高考語文全國卷作文題目中要求考生圍繞“勞動是財富的源泉,也是幸福的源泉”等內容,寫一篇倡“熱愛勞動,從我做起”的演講稿。風向標下,2020年出臺《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》,并不讓人意外。這就要求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,貫穿家庭、學校、社會各方面,與德育、智育、體育、美育相融合,實現知行合一,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。 事實上,當前勞動教育、研學旅行、綜合實踐活動已經形成了中國校外教育的三大體系。人民日報人民文旅智庫發布的《中國研學旅行發展白皮書2019》顯示,當前,研學旅行行業整體發展持續向好,公立學校組織力度明顯加大,越來越多的家長對于研學旅行的教育意義有了更全面的認識,企業參與熱情有了較大提高。同時,家長對于研學產品的品質意識有了明顯提高,特別在一二線城市,愿意為有品質保障的研學旅行產品付出相應的合理費用。未來幾年,研學旅行將會被更多省份明確納入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、德育課程,一些省份會進一步細化相關工作,直接推動研學旅行成為中小學實際意義的“必修課程”。這是世界發展大勢和中國發展階段所決定。 那么,“研學旅行”產業是否可以吃到“勞動教育”這個紅利?“研學旅行”和“勞動教育”又會呈現什么關系? 首先,從理論上看,“研學旅行”與“勞動教育”可以實現精神深處的強烈共鳴。 一般認為,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,通過集體旅行、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,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,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,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。而勞動教育也是一種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結合的形式,以大力提升學生勞動素養、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的方式,進而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活動。它是全面素質教育和綜合實踐育人的重要途徑。毫無疑問,兩者在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上有眾多殊途同歸之處。就重大意義和工作目標而言,研學旅行和勞動教育都以立德樹人、培養人才為目的,讓學生學會生存生活,實現知行合一,促進形成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,培養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。整體而言,“研學旅行”和“勞動教育”在理念上呈現緊密交織的關系,在教育觀上實現了同頻共振。 其次,從實踐上看,“研學旅行”與“勞動教育”可以實現產業深處的無縫對接。 縱觀中華民族千年文明史,有兩條古訓值得一提:一個是“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”,另一個是“耕讀傳家久,詩書繼世長”。這兩條古訓顯示著先民們艱辛跋涉、篳路藍縷,進行身體力行的偉大實踐,在詩書傳禮路徑中分別指向了游學實踐和勞動實踐,并最終匯成一條民族升騰的大道。這是偉大的民族實踐積淀的珍貴的歷史財富,兩者在中華民族的歷史深處呈現了實踐的交融。 回望國外實踐歷程,美國、英國、德國、日本、韓國、新加坡等國家在一些研學旅行產品設計中,都推出過不同形式的勞動教育。比如,日本一些學校組織的修學旅行,都要求學生體驗獨立生活、參與集體勞動環節,從個人用針線縫制布袋、抹布到一起種樹栽花。韓國的“畢業旅行”不少時候就是義工旅行,學生通過勞動、打工獲得報酬,進而實現一次心儀的旅行。美國的不少童子軍夏令營更是注重培養提升學生的生活能力、生存能力、動手能力等。 以“教育”為主線,左攜“勞動”、右帶“旅行”,需要我們摸索著前行。從產業角度來看,研學旅行并沒有規定的主題,又或者說,一切主題都可以納入研學旅行視野和事業中。在旅游活動中,研學委托方和運營方可以敞開設計各種專項主題和相關產品,從而將“勞動教育”凸顯出來,這涉及一個技術操作問題。事實上,已經有得風氣之先的地區開展了探索,做了一場“春江水暖鴨先知”的實踐。日前,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就啟動了“新勞動教育”研學旅行,預計用2—3年時間,在全區24個鄉鎮(街道)打造100個“新勞動教育”研學旅行精品村,培育1000個“新勞動教育”研學旅行示范農戶,力圖讓研學和勞動兩面開花。 深入探究這種模式會發現:“新勞動教育”研學旅行分“農戶+”和“村鎮+”兩種模式?!稗r戶+”模式組織全區中小學生積極參與勞動實踐體驗,到農戶家中,同吃、同住、同勞動,利用1—2天的時間,吃做農家菜、感受農家風味、體驗農事活動,增強勞動實踐體驗。而“村鎮+”模式圍繞“勞動之旅”主題,整合村鎮勞動教育資源,形成布局合理、互聯互通的村鎮基地網。學生通過各類活動,參與勞動實踐,體驗民俗民風,品味山鄉味道。 未來已來,將至已至。打通勞動教育、研學旅行、綜合實踐活動的界限隔閡,回歸教育本義,放入市場活水,一切自可以水到渠成。 (吳若山)
文章分類:
教育法規
聲明:本站部分信息來源于第三方平臺,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 郵箱地址:342346213@qq.com,聯系電話:0816-2477611 |
|